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欧洲侨声报 首页 新闻 世界华人 查看内容

挑战极限的完美主义者

2015-9-10 14: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2295| 评论: 0|来自: 侨声报

摘要: 1976年,黄志源被父亲派到一家小型纸厂任总经理。进军纸业是家族扩展业务的新尝试,32岁的他壮志在心,面临的却是设备、技术双双落后,建厂两年不能正常生产,众人预言“工厂会破产在他手里”的严峻挑战。2008年,张 ...


1976年,黄志源被父亲派到一家小型纸厂任总经理。进军纸业是家族扩展业务的新尝试,32岁的他壮志在心,面临的却是设备、技术双双落后,建厂两年不能正常生产,众人预言“工厂会破产在他手里”的严峻挑战。

2008年,张艺谋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精彩展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作为奥运场馆赞助商的黄志源应邀出席开幕式,见证了炎黄子孙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时刻。当年,他也以荣登《RISI》杂志2008’全球浆纸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50强榜首的成绩,成为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1900多年来,再次以造纸对全世界产生影响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人。

在金光集团核心企业APP(中国)会客室,挂着黄志源亲笔题写的书法:“挑战极限,追求完美”。这是他对企业发展的寄语,也是他追求自我的写照。纵然APP已是世界最大纸业企业之一,黄志源依然在不断挑战和追求。将APP建设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绿色循环产业,是他这些年不断强调的目标。

在中国成长起来的黄志源,依托在中国倾力发展造纸工业,成就了世界造纸工业翘楚地位,同时也身先示范,为推动中国造纸工业现代化做出历史性贡献,并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以及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合作持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APP旗下金东纸业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造纸机

厚道、自强,成就世界工业翘楚

中国人讲,厚道者路宽,自强者天助。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黄志源,在中国有10年求学、成长经历,具有浓厚中国情结,并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他是这两句话的信奉者、践行者,也是这两句话的受益者。他和他家族成功的基石,也正是由厚道与自强浇筑而成的。

生于印尼的黄志源是父亲的长子,也是兄弟姐妹中遇到大事最能担当、最有定力与静气的大哥。厚道,是很多人见到他的照片就会得出的第一印象,也是很多跟随他多年的人对他为人处世的总结和评价。

他强调要做友谊和信任的主动建设者而不是被动等待者。强调要先相信别人,对别人好。跟随他多年的部属,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宽以待人。“是那种会和下属同打一把雨伞,甚至为下属撑伞的老板。而且他对人的好,是那种单纯的出于对人的尊重,不带有势利的色彩,有客人到公司来,他对对方单位的领导和一般办事人员都是一碗水端平,会让每个人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生意上也是这样,总是会思考怎样可以双赢,而不是自顾自己。”他的幕僚强调说。

与社会和大众的相处,黄志源和其家族也是厚道的践行者、受益者。无论是在印尼,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都一边扩张事业,一边广结善缘;一手关照员工与伙伴利益,一手关怀社会和大众民生。良好的内外关系,让黄志源家族既在风和日丽时让事业蒸蒸日上,飞黄腾达;也在风起云涌,重重困难,乃至生死考验中,得道者路宽,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基业常青。

厚道让黄志源赢得信任,受到欢迎,把人生和事业之路踩得坚实,走得宽广。但让他走到今天这么高的,更有赖于他从小就自强不息的精神。宽以待人但严于律己;既高瞻远瞩有宏观视野,又明察秋毫能抓住关键做好细节;自强不息,意志坚定,亲力亲为,完美主义,也是黄志源鲜明的性格特征。

黄志源的厚道与自强,来自父亲的遗传基因与潜移默化的塑造,也来自他在中国所受到的教育和熏陶。黄志源的父亲黄奕聪是20世纪东南亚乃至全球最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之一。黄奕聪出身穷苦,读书不多,但一生自强不息,力争上游,一手在印尼创立金光集团(Sinarmas Group),并将其发展成闯入世界500强行列的东南亚超级企业,还曾被《福布斯》评为“印尼第一大财团”。

与父亲带领金光坚强向上相伴随的,正是黄志源没有停止过的自强不息。

在印尼念书期间,黄志源有过一段语言磨合的经历,但不甘人后的他奋起直追,经历一段的磨合之后,考试成绩基本都是第一。1962年父亲将他送到北京念书,他又克服迥异而艰难的环境,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直到不堪“文革”动乱,于1971年经香港中转,1972年回到印尼。

10年的中国成长与历练,尤其是当时中国的环境,对黄志源的影响也很大,其中最核心的,便是重视和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精神和信念,在后来成为支撑他闯过很多重大困难的核心力量。

1972年的金光还是创业型的公司。黄志源放下行李便跟随父亲鞍前马后地学习,从此伴随金光一路做大与成长。被认为是“富二代”的他,事实上并不是守江山,而是协助父亲打江山的人。金光的纸业辉煌,更是以他为主导开疆拓土的硕果。

APP旗下金华盛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碳复写纸生产商,图为其工厂生产的卷纸

放眼长远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的长久事业,以成就社会为目标去成就自己,是黄奕聪家族的择业观。20世纪70年代,印尼纸业90%依靠进口,人均用纸也有很大上升空间。黄奕聪从填补国家产业空白,满足百姓需求角度出发,于1972年在印尼东爪哇的莫佐多克托创建了生产造纸原料氢氧化钠的集伟化学有限公司,之后再将集伟扩展为造纸企业,并易名为集伟化学纸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到纸业领域。

金光发展纸业的道路并不顺利。建厂初期,买不起欧美的现代化机器,只得从台湾买便宜机器并由对方训练技术人员,用了很长时间,经过很多努力,也没让工厂走上正轨:既做不出好品质,也不能持续生产,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风雨飘摇状态。不久,负责设备和技术的台湾老板也去世了,让形势更加严峻。

举步维艰之时,32岁的黄志源接管当时还是锌片厂房,宿舍里老鼠乱跑的集伟厂。前面的失败,加上自己年轻而且完全不懂造纸行业,让很多人都认为黄志源必败无疑,直言这个厂将在他手里宣告破产。面对艰难的环境和有根据的质疑,黄志源说:“你们讲得对,可是,我可以深入地了解一切,用心学习。”

从这里出发,黄志源开始了他成为全球最大纸业集团之一的创业与争先历程。一到工厂,他就带着同事们打响艰苦的攻坚战。他遍访本土专家,也多次前往台湾找同业学习。过程依然充满艰辛,其中既有同业的戒备与冷眼,也有自己经验与管理的缺失。重视和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黄志源,怀抱“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的必然成功信念,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懂就学,跌倒了再爬起来,最终在不断的检讨和努力之中将工厂带入正轨,让集伟绝地逢生。在他接管后的第5年,集伟已做到每月万吨的产能,成为印尼本土大型造纸厂之一。

这一段艰难时期所积累的经验,不但培养了黄志源克服困难和勇于挑战的性格与信心,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能力,进而为他在后来的岁月,尤其是逆境中力争上游、达成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父亲的熏陶,以及拯救集伟的成功,让黄志源雄心勃勃,不断把事业梦想和蓝图做大。在造纸工业上,他甚至比父亲还要大胆和前瞻。集伟走上正轨后,相信自己能够搞好造纸工业的黄志源,不断说服父亲增加对造纸工业的投入,誓言要让落后西方上百年的印尼造纸工业迎头赶上。他不断到国际上考察,学习先进,扩张产能。以致以敢想敢干而闻名的父亲都担心他步伐太快、目标太大。一次,他从台湾考察归来,刚要开口向父亲汇报自己又看了什么机器,父亲就抢先笑着说:“我都想把你开除了,你还跟我建议买机器。”

而集伟良好的效益,黄志源清晰而坚定的未来展望,还是让黄老先生把造纸工业作为家族重心主力来发展。在此目标下,1986年,黄志源完成了金光纸业在印尼的一次腾飞式扩张:通过股权并购控股陷入经营亏损的永吉纸浆公司。永吉由印尼本土企业家、台湾中华纸浆与永丰余合作,历史比集伟还要早两年,也是黄志源一路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两家合作共享市场后,金光纸业迅速成为印尼的纸业寡头,占到本国百分之八九十的份额。永吉也迅速从亏损转为盈利。

两家公司业务整合之后,黄志源更上一层楼,把事业推向了更高峰。一方面,他将集伟和永吉两家公司重组,成功在资本市场上市,并参考自己一直对标追赶与学习的国际巨头的发展模式,结合印尼实际,带领公司走上林、浆、纸一条龙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已在印尼本土市场称王的黄志源,连打胜一仗后的原地休整也不要,就及时启动了国际经营战略,从中东起步,向世界纸业巨头的传统地盘发起挑战。

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大哥黄志源带领的造纸工业经过10多年迅猛发展,成为金光集团各个产业的“大哥大”。而到20世纪90年代,集伟的年产能已超过100万吨,产品销售到10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加工文具产品制造厂及经销商之一。同时,公司还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APP),加快全球化步伐。

通过集伟的推动和引领,黄志源将原本荒芜的印尼造纸工业推向现代化与规模化,使印尼从一个纸张纸品90%靠进口的国家,变成大量出口浆纸的国家。因此卓著成就,1989年,他还获得印尼政府管理协会授予的杰出管理奖。之后,他更将一整套现代造纸工业的技术与经验带到中国,并贡献和分享于中国市场的壮大,直至成为全球最大造纸工业巨头之一。

带领造纸工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黄志源还逐渐肩负起带领家族事业整体布局与发展的重任。1991年中,黄奕聪宣布退居二线,指定黄志源为金光集团首席接班人,出任金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此后,金光集团在黄志源和兄弟们的齐心合力之下,在多个行业纵横捭阖,成为印尼首屈一指的大集团。而金光集团雄踞超级企业行列至今的成就,也是从九死一生的艰难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的辉煌,这也正是“厚道者路宽、自强者天助”的写照与福报。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印尼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最严重时,印尼盾兑美元贬值差不多9倍,银行贷款年率则飙升到60%或月利率5%。事业规模庞大的金光集团,昨天还如日中天,可一夜之间,却被推到峭壁边缘。

乌云压顶之下,黄志源在父亲的支持下,带领金光砥砺前进,坚强应对,以倾家荡产的气度,甚至将母亲的私房钱都拿出来,捍卫家族“信用、人格第一,绝对不欠人家一分钱!”的厚德品格,以及二三十万名员工的家庭生计。同时,他们也壮士断臂,对旗下业务进行大整合,努力把每一个可能让金光重生的机会化为现实。经过将近3年的艰苦奋斗,2001年金光集团终于成功实现业务和债务重组,绝地逢生。其间,集团先后偿还多达60亿美元债务。

经过这一场生死考验,金光集团不但信誉大振,而且也让管理和业务更为健康强壮,继而成为亚洲金融风暴后印尼最快复苏也最早重回超级大企业的大型财团。至今,在两代人的奋勇争先和坚韧攀登下,金光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20万员工、400亿美金年营收和300多亿美金总资产。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运营着制浆造纸、食品及粮油等农业资源产业链、房地产、金融、电信以及环保再生能源开发六大核心产业。其中,在食品及粮油等农业资源产业链,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树产业公司;在制浆造纸领域,他们是全球前10大造纸企业,并且是人工林种植、铜版纸生产、森林保护的最新世界纪录创造者。

APP(中国)旗下已有12家企业通过了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产销监管链认证

身先示范,引领中国造纸工业现代化

黄志源因金光这样一个华人企业在印尼和国际舞台获得的世界性成就而为人尊敬,而金光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尤其身先示范,为推动和引领中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复兴做出的努力与成绩,让作为炎黄子孙的他更感荣耀。

造纸,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影响最为重大的发明之一。但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中国造纸业开始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当黄志源在印尼把造纸工业追赶到西方水平时,中国造纸行业的技术、设备及发展模式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水平。中国众多纸张纸品也要依靠进口来满足,而且纸张纸品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

中国造纸工业的落后,以及中国纸张纸品市场的广阔前景,让黄志源看到责任,也看到机遇。“造纸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造纸业一定要在中国国土上发扬光大,一定要由炎黄子孙发扬光大。”当中国改革开放后,他立志“重振中国纸业,再创祖先辉煌”。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受到鼓舞的黄志源和家人一起前往北京,拜会了多位当任或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自己要在中国发展现代造纸工业的计划作了汇报,他们的想法受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与欢迎。

凭借印尼的积累,黄志源一到中国便以高起点、高目标和高规划,朝着重振中国纸业的目标奋勇进发。如何让自己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带动中国造纸工业整体提升,并为用户带来价值,是黄志源投资决策与项目选择最关注的问题。最终,他决定从本土工业最薄弱、市场需求最迫切、且树起一个标杆之后,效果最显著、贡献最大的领域做起。

按照这个思路,1992年7月,APP完成了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与宁波白纸板厂等共同投资组建了规划年产50万吨工业用纸的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工业用纸是当时中国最需要、本土工业发展层次最低的领域。为给国家填补这个空白,黄志源一出手就以当时中国最大的规模和最领先的技术设备与管理,把中华纸业打造成一个可供本土学习与参考的标杆。中华纸业成立后,APP又配合中国制造业起飞的需要,先后成立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和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继续加大工业用纸的投资,其中,宁波亚洲浆纸业是世界上单机产能最大的高档工业包装用纸生产企业之一。如今,APP已累计在工业用纸领域投入将近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年产能高达135万吨的APP工业用纸事业部,在中国工业用纸领域占据领军地位,为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在APP的刺激、推动之下,中国本土工业造纸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层级也与世界接轨。

从小接受毛主席教育的黄志源,至今喜欢吟诵“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也一直用这种思想与时赛跑,引领事业。他断定,在中国市场开放背景下,西方纸业巨头早晚要踏入中国抢占市场。因此,要“只争朝夕”地,在西方人之前,尽早布好在中国打赢纸业世界大战的棋局。宁波中华纸业还在建设中,他就带领APP展开继续填补中国纸业空白的新步伐。

当时,铜版纸是中国造纸工业的另一项软肋。市场对铜版纸需求与日俱增,但本土产业却“一穷二白”,海外巨头垄断了国内约90%的市场,下游用户被团结起来的巨头宰割,成本畸高,叫苦不迭。1994年,黄志源决定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在江苏镇江成立年产能200万吨、专门从事铜版纸和其他办公用纸生产的金东纸业。希望用一出手就200万吨的规模,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这是中国造纸工业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项目,也是黄志源人生中最光荣、最艰难的项目之一。单是规模之大,就超出当时中国的普遍认知和接受程度。当时国内最大的纸厂,年产能也只有17万吨,以致这个200万吨的报告,到了一位领导手中后,还专门前来过问:“你们是不是在年产能后面多写了一个“0”。

这个大规模让各界相当谨慎,也影响到黄志源的工程进展。金东纸业在1994年9月就已立项,但1996年10月才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复,1997年5月才得以开工。在等待批复的日子里,越南、印度的有关人士闻讯找到黄志源,希望说服他改变项目投资的目标国家。但黄志源心意笃定,坚决表示要把项目留在中国,并理解所需要的等待。“父亲和我都有一个信念,这个大项目再难也要放在大陆,我们毕竟是华夏子孙,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他回忆。

但工期延后给黄志源带来的不只是推迟开工和生产。终于等到批复,巨大工程启动不久,金光即在印尼遭受史无前例的重创。但即便在这惊涛骇浪里,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在经过一本书也写不完的曲折和艰辛后,1999年,金东纸业一期工程完工投产,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全球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厂。

金东纸业的成功,对中国铜版纸市场和下游用户以及关联行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打破了进口铜版纸对中国中高端铜版纸市场的长期垄断。从此,世界铜版纸巨头开始尊重来自中国市场的声音,中国出版商和读者结束了“强制高消费”的时代。金东纸业投产前的1998年,中国进口铜版纸平均价格还在每吨11000元到14000元之间,金东投产后3年之内,这个价格已经降了差不多一半。今天,金东纸业以“太空梭”“东帆”“长鹤”“神盾”“NEVIA”等品牌在中国铜版纸市场独领风骚,其中“太空梭”还于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品牌知名度、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排名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金东纸业之外,黄志源还创立金华盛纸业、海南金海两家大型企业,壮大发展文化用纸事业。其中,金华盛是亚洲最大无碳复写纸企业,而海南金海的制浆生产线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具有超大规模、技术领先的单一制浆生产线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制浆造纸领域的最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黄志源也投资兴建了亚龙纸制品、金奉源纸业、金鑫(清远)纸业等办公用纸企业,其中,亚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纸制品深加工企业,而金奉源则主要从事食品用纸的生产。

为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黄志源还兴办了金红叶纸业、金王纸业两家生活用纸企业,引领中国生活用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中,金红叶纸业在苏州、天津、沈阳、成都、武汉、福州、广东、海南、青岛等地设立加工基地,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生活用纸企业。其“唯洁雅”“清风”“真真”三大品牌,均为中国生活用纸市场的领导品牌,也是金光集团与中国亿万人民的生活最直接的联系。

至今,黄志源已带领APP(中国)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投资重点,建立了在产能、设备以及技术和管理上领先中国,甚至领先世界同行的20多家全资或控股浆纸企业。截至2013年年底,APP(中国)的总资产已达1,379亿元人民币,拥有全职员工近3.6万名,并以年均1100万吨的产能和遍布世界的销售网络,作为全球唯一的华人企业,持续多年傲立世界造纸工业前10强,成为中华造纸业现代复兴的标杆旗帜。

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黄志源不但在规模和产品上敢为人先,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而且从一开始就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业发展模式上不断与时俱进,身先示范,为行业树立标杆,既通过竞争刺激,也通过经验分享,推动与引领中国造纸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第一个项目——宁波中华纸业,黄志源就以回收废旧报刊杂志和办公用纸为原料,开创了中国大规模废纸回收再利用的先河。后期的诸多投资中,也一路在环保和绿色工业上持续精进,并以林、浆、纸一体化模式,为中国造纸工业的可持续与绿色环保化扮演开路人角色。在印尼创业时期就深谙技术和设备重要性的他,对中国造纸工业的现代技术、设备、管理改良也提供了成功样板。如今,全球造纸行业最先进的装备、技术,几乎都被黄志源引入中国,武装到APP(中国)的生产线。一个故事是,曾有一家美国纸业公司用二手设备投到珠海,准备生产无碳复写纸,遇到黄志源,黄志源告诉对方说,APP在苏州年产10万吨无碳复写纸,在我看来,你这设备几乎是破铜烂铁。

黄志源在中国现代造纸工业一马当先的开拓和摸着石头过河,既激发和鼓舞了中国造纸工业大步追赶世界先进的信心,也为中国造纸工业整体过河做出拓荒探路的贡献。APP在中国的投资,也被称为是“中国纸业发展的分水岭”。从此之后,中国造纸工业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了整体的飞跃进步,并逐步在世界造纸工业找回作为造纸术发明国的荣耀。

APP旗下金海的污水处理池

追求完美,挑战世界造纸工业最高境界

2008年,黄志源在全球领先的林业及制浆造纸工业信息供应商《RISI》所发布的全球浆纸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荣登全球50强榜首。

这让他成为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1900多年来,再次以造纸全球对全世界产生影响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人。但这个成就依然没有让黄志源心满意足。追求完美、挑战极限的他,还在不断挑战世界造纸工业的更高境界。将APP建设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绿色循环产业,是黄志源最近这些年不断强调的目标。

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也是格外充满挑战的行业。尤其是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生产过程的污染,让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完美的行业。追求完美的黄志源认定,只有解决好环保与资源和谐问题,造纸工业才能成为完美的产业。因而,他一直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力争最终达成完美。

早在印尼时,黄志源就把芬兰、瑞典流行的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引入,为可持续发展奠基,同时不断改良设备、技术和管理,竭尽所能将污染控制到最低,将原本是污染大户的造纸厂变成花园式环保工业。

在中国,造纸业的环保问题更为严峻。据2007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显示,中国造纸业的废水排放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和COD排放总量的17%和35.2%,均列第一。APP进入中国时,数字则更是触目惊心。“如果不改变这种污染严重的情况,中国造纸业必将最终被全部淘汰。”黄志源说。与之配套的是APP对环保和绿色工业的持续努力。

黄志源首先从生产方式上落实环保计划。长期以来,中国都以草浆造纸为主,与国际通行的化学木浆比较,草浆的耗水量和COD排放量分别是其7倍和27倍,但对企业而言,草浆造纸可以节约成本,因而才大行其道。从第一家企业开始,黄志源就坚决摒弃成本更低的“入乡随俗”法,改草浆为木浆造纸,并不断引入先进设备并提高和改进工艺,将造纸厂变身为绿色工厂。

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金东纸业,是APP践行绿色工厂模式的成功标杆。建厂以来,金东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人民币用于环保技术改造和实施。通过这些投入,金东纸业单位污水排放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3.7%;单位COD(化学需氧量)更是只有国家标准的7.31%,公司自备热电站二氧化硫的脱除率达90%以上;锅炉烟尘去除率在99%以上。除了控污取得世界领先水准,金东还力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将每一种资源都最大化利用。他们建设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以生物处理法将排出的废水加以“转换”,用于道路清洁、绿化灌溉、厂区抑尘,甚至喂养锦鲤;他们将锅炉产生的粉煤灰用于水泥制造、混凝土砌块生产;将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脱水后放入锅炉和煤一起燃烧,既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纤维等有机物热值,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这些环保措施和成果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甚至超过了工业发达国家德国的水平,也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2004年,公司获得国家环保最高荣誉——“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2007年,金东经过严苛的评审,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工业旅游示范点,也是造纸行业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曾经脏、乱、差的造纸工厂,如今成为了旅游景点,这也成为黄志源的骄傲和自豪。

在APP旗下的每个工厂,黄志源都把环保放在比效益更重的位置,APP在华兴建的浆纸企业已全部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公司旗下的金海浆纸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制浆生产线,截至2009年中,单是在环保上的投入就已经接近了30亿元。也正是看到APP舍得为环保这样不计成本地投入,素有铁腕省长之称的海南省省长卫留成,才放心地让黄志源的世界造纸冠军理想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并存。截至2011年年底,APP(中国)已累计环保投入超过84亿元人民币。在巨大投入下,APP旗下工厂主要的能耗、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制定的标准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自身经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让造纸成为绿色工业,只是黄志源探索纸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循环产业的第一步棋。当木浆造纸成为全世界通行的环保生产方式时,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木材永续地满足造纸企业的原料需求?按照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每年需消耗木材1.2亿立方米才能满足造纸工业的需求。木材原料的问题不解决,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能是空谈。在印尼时期就已成功走出林、浆、纸一体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黄志源,又第一时间将这个模式引入中国,这也成为他对中国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

APP严格遵照国家法律和标准,坚持科学发展人工林,图为APP在广西的桉树苗圃

林、浆、纸一体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纸业及林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让造纸企业在消耗木材的同时成为造林企业,进而让森林资源的消耗和新增实现平衡。他以“先种六棵树,才用一棵树,并且再种回去,如此使林木资源生生不息,循环不已”来比喻林、浆、纸一体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林、浆、纸一体化需要打破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造纸企业为主体,建设原料林基地,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打破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写出来只是一句话,但在中国具体实施,却涉及到既得利益的博弈以及诸多难以操作的实际问题。也因为这些问题的艰难,很多造纸从业者即使知道种树造林才是长久之计,但也不愿意这么做。

但放眼长远的黄志源克服困难,做了正确的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拓荒精神在中国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至今,APP(中国)已在8大省区科学营林约500万亩,成为中国以及全球人工林种植规模最大的企业。2010年,黄志源获北京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在颁授仪式上,他说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种了超过25亿棵树。

通过植树造林及制浆造纸实现绿色大循环的同时,APP(中国)也努力做大做强废纸回收还原再生的绿色小循。如今,APP(中国)旗下的宁波中华纸业和宁波亚洲浆纸业85%以上原料都是采用废纸回收再利用制成的。据专家介绍,回收1吨废纸能产生0.8吨好纸,少砍17棵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按此计算,仅宁波中华纸业和宁波亚洲浆纸业的废纸回收工程,就可以少砍1000多万棵林木。

控污、植林、变废为宝等多元化的努力,让APP成为中国造纸业可持续发展标杆。2008年6月,APP(中国)还发布了《“立足中国,绿色承诺”可持续发展宣言》,在企业清洁生产、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2011年8月,APP(中国)又将该宣言升级为“绿色承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宣言。造纸工业是用水大户,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环境下,APP也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努力。在印尼、在中国,APP都是首家向联合国全球契约“CEO水之使命”项目作出承诺的造纸公司。

誓言成为“世界第一强”的黄志源,也在印尼不断把可持续发展推向新高。2012年6月,APP在印尼发布了“2020年可持续发展路线图”(Roadmap 2020),承诺公司将于2015年前,确保其所有原材料全部采自人工林,同时保证印尼地区所有与APP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都将贯彻高保护价值森林标准并取得可持续森林管理认证(SFM)。这也使APP成为全球浆纸业中致力于缓解气候变化的领先企业。

“2020年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公布半年内,APP即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落实了该路线图中最为重要的森林保护新政策,宣布即刻中止其在印尼供应链中所有涉及天然林的作业,以开展高保护价值森林和高碳储量。2014年,APP更在雅加达宣布一项全球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生态环保计划:将协助保护及恢复印尼境内多达10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这也是全球私营企业有史以来做出的最有远大抱负的环保承诺之一,其创举得到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等的高度肯定和欢迎。2014年9月,黄志源应潘基文邀请,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与一批企业领袖、政府官员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同签署了纽约森林宣言。作为世界浆纸制造商代表,黄志源承诺并呼吁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的问题,并强调:“维存森林、广泛植树,并保护周边天然林是实现这个愿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永续经营,做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这是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世界性企业家黄志源对中国的承诺,也是他对中国的贡献。在造纸工业之外,作为金光集团新一代领袖和海外炎黄子孙的黄志源,则以一颗中国心,在更广阔舞台,为中国的发展发挥着作用,贡献着力量。

与时俱进,以中国心共筑中国梦

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有深深的使命感,也让他在那个时候就有了自己的中国梦。

其间,黄志源已经做好打算,要做一个新中国的建设者。学习理工的他曾立志成为科学家,像“两弹一星”的功臣一样,强大中国的军事工业,让中国不受外国的欺辱。“中国人以前被称为是‘东亚病夫’,是二等公民。中国人跟外国人一样勤劳智慧,为什么要低人一等?我从小对此很不服气。如果大家有志气,创造现代化科学,就可以跟世界上别的民族争平等,生活得有尊严。”他回忆说。

回到印尼后,黄志源也一直心系中国的发展。当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他在第一时间燃起了重回中国的热情,但因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和印尼尚未建交等系列原因,只能翘首以待机会的来临。1990年中国和印尼复交后,他便第一时间展开了行动。1991年,黄志源在一项投资2亿美元的发电厂项目中,力主从四川机械出口公司购买5套发电机组,并由该公司派遣600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这一安排引起印尼一些民族主义人士的纷纷责难,但他顶住压力,坚持履行了合同,力助中国机械设备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是中国与印尼建交后最大规模的经贸合作项目,对中国设备出口印尼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

之后,黄志源家族成为印尼回到中国投资的华商先锋。在金光的第一个项目——宁波中华纸业成立的招待酒会上,黄奕聪曾坚定地说:“金光集团到中国投资,不会拿走一分钱,如果能盈利,就会不断地扩大投资,要为中国和宁波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20多年来,他们用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除兴办造纸工业外,金光集团也将其他核心产业悉数引入中国,鼎力参与中国经济建设。金融方面,集团旗下的印尼国际银行于1993年在宁波投资成立了宁波国际银行,并于1998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宁波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农业及食品加工业方面,金光在中国投资了家喻户晓的华丰方便面和大满贯食用油,其超级品牌——魔法士,在中国家喻户晓,是干脆面的第一品牌,全产品年销售量近35亿包。粮油方面,金光依托其农业资源产业链,以宁波和珠海为发展根基,并于2012年在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投资近亿美元,创立天津临港粮油综合加工项目——金天源食品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房地产方面,集团在上海外滩兴建了地标建筑——金光外滩中心(Westin Hotel Shanghai),以及中山广场和宁波金光中心。从90年代初到今天,整个金光集团在中国的资产已累计超过100亿美元,相当于集团总资产的1/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小黑屋|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欧洲侨声报 ( 沪ICP备18001859号-1  

Copyright 2017 欧亚传媒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欧亚传媒 Copyright
© 2008-2017 Asia Europe Media Group S.L.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小黑屋|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欧洲侨声报 ( 沪ICP备18001859号-1  

GMT+1, 2024-3-29 05:47 , Processed in 0.037457 second(s), 16 queries.

返回顶部